外國及本地園林廢物管理經驗
環保基金園林廢物新角度 私人屋苑先導計劃 計劃總結-屋苑就堆肥可行性探討
計劃總結
在此計劃中,我們與三個私人屋苑合作,協助他們進行就地堆肥。我們在以下將結合這次合作的實際經驗及網上問卷調查的結果,提出建議推動香港可持續園林廢物管理的發展。我們將特別針對就地堆肥作出討論,希望能幫助香港的屋苑自行回收再進園林廢物。在香港,就地堆肥對屋苑來說都比較陌生,但我們認為就地堆肥是減少園林廢物的其中一條重要但暫未受到重視的方法。由於就地堆肥在香港並不普遍,所以一般屋苑也未曾考慮以此方式來處理屋苑日常所產生的廢物。我們透過為夥伴屋苑提供訓練課堂及設備,以及每月一次的定期巡查指導,幫助屋苑了解如何有效進行就地堆肥。
我們在三個屋苑進行就地堆肥有大約半年的時間,屋苑的回應都是進行就地堆肥比想像中簡單,也對整個計劃感到正面,覺得值得介紹給同行人士。經過半年時間,三個屋苑都能成功製作出堆肥,並減少了需要直接棄置的園林廢物。我們將從設備、空間、技術、人手、環境衛生及居民接受度作出探討在香港屋苑進行就地堆肥的可行性。
設備
在計劃中,我們為屋苑免費提供了堆肥所需用的設備。若是自行購買,我們估計添置堆肥設備的價錢為4000元左右,包括三個堆肥箱及一部小型碎枝機,而按我們的調查,超過七成的受訪者也認為這是一個可接受的價錢。不過其中一個預期的困難是這些設備在香港的貨源供應有限,屋苑若要自行採購可能需時。所以若要推廣就地堆肥,可與園藝供應或其他相關業界合作,更簡單直接購買到所需設備。當然,若政府能提供資助購買設備以鼓勵屋苑進行就地堆肥,就更加理想。在我們的網上問卷中,超過9成物管或綠化業界人士同意若他們能免費獲贈設備,可以增加他們對堆肥的支持程度。
空間
進行就地堆肥的第一步是為堆肥箱選擇合適的擺放位置,由於一般屋苑都想減低擺放堆肥箱對景觀的影響,所以會選擇較隱密的地方擺放。由於三個堆肥箱所佔的位置也十分少(每個堆肥箱佔地少於1平方米),即使連同要預留製作堆肥時的工作空間,要找到擺放位置也不是太難。若屋苑真的空間十分有限,可考慮減少擺放堆肥箱的數目。另外,屋苑也需要找到操作碎枝機的空間,碎枝機本身尺寸不大,但操作時要有一個較遠離人流的位置,而且碎枝機也會發出一定的聲浪,所以操作位置也應留意到所發出噪音所會引起的影響。在三個夥伴屋苑中,他們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操作碎枝機。
技術
如上所提及,屋苑在得到訓練及指導後,都認為制作堆肥的程序不太困難,比想像中簡單得多。超過9成物管或綠化業界人士在網上問卷中同意他們若能免費獲得專人訓練,可以增加他們對堆肥的支持程度。我們也製作了相關的指南及教學影片,希望能幫助到想進行就地堆肥的人士。不過,在剛開始製作堆肥的初期,若能找到有經驗的人士定期協助監察制作情況及進度,並提出指引,會更加理想。為了讓屋苑可以自行處理一些尺寸較小的樹枝,我們也在計劃中為屋苑提供小型電力碎枝機,在經講解及示範後,很容易就可以上手操作,而且只要配戴好個人保護裝備,也十分安全。雖然電力碎枝機所能碎的枝條尺寸較小(<4 cm直徑),但在屋苑情況下是較佳的選擇。
人手
我們在綜合屋苑的經驗後,認為較好的人手安排是有一位物業管理人員負責監察就地堆肥,加上一位主力負責的前線人員,及一位輔助的前線人員。按夥伴屋苑的回覆,主力負責的前線人員每星期大約付出一至兩小時或更少的時間,而他們表示這是可接受的,而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所收到的回覆也是普遍同意兩至三小時是可接受的時間付出;而物業管理人員由於主力是監察,估計只需付出少於一小時的時間。
衛生環境
另外較一般讓屋苑擔心的問題或是堆肥有機會造成衛生環境的影響,如有異味或滋生蚊蟲。在整個計劃期間,我們得到的回應是堆肥基本上沒有帶來明顯的負面環境影響;實際上,只要正確控制物料比例及水分,以及確保空氣流通,園林廢物的就地堆肥是不會造成衛生問題的。由於在計劃中使用的是有蓋堆肥箱,即使是在定期監察時發現曾因水分過多而令堆肥物料發出異味,或引來蚊蟲,也未見對堆肥箱外的環境有任何大影響;而在立刻修正問題後,異味或蚊蟲也除之消失。因此,我們相信進行就地堆肥會引來衛生環境問題的機會很少。
居民接受度
在整個計劃期間,三間屋苑都沒有收到有關就地堆肥的任何投訴,而他們也反映居民對計劃反應也正面。在一些有後花園的屋苑,也有住客會查詢將自家的園林廢物交出作堆肥之用,另外也有屋苑向居民分派部分堆肥成品,增加了物管公司與居民之間的互動。而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我們也能發現公眾一般也十分支持自己的屋苑進行就地堆肥,而能製造出有用的產品,是最能增加他們對就地堆肥的支持。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我們也發現能對環保作支持是公眾對減少和回收園林廢物的最主要誘因。因此,藉宣傳就地堆肥對環境保護的好處的認知,也可提升他們對就地堆肥的支持度。而在問及一些對園林廢物管理的觀感時,我們也發現受訪者普遍對減少及回收園林廢物以及進行就地堆肥持正面的意見,這是對在香港進一步推動可持續園林廢物管理一個良好的基礎。
結論
綜合我們計劃在夥伴屋苑進行就地堆肥的經驗及網上問卷調查的結果,在屋苑進行就地堆肥,最大的阻力其實是來自設備及技術的限制,而這可以透過協助屋苑購買,甚至資助設備及提供訓練解決。同時,我們估計一般居民對屋苑進行就地堆肥也會感到正面。在這次計劃後。我們在未來也會繼續尋找機會協助更多的屋苑實踐就地堆肥,是次計劃的經驗也對我們未來的推動有重要的幫助。




如欲詳細了解,可瀏覽計劃總結
